獎與罰──(續)

Yes, you're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獎與罰的藝術著重於效果,所以如何獎如何罰是非常小心,因為這是指引性的行為。Positive與Negative是代表了增加與減少的意思,如果動機是希望減少行為是Punishment,增加則是Reinforcement。比如Positive Reinforcement意即增加一些刺激來讓你增加一些行為,Negative Punishment即是減少一些刺激物來減少行為......
上面的理論非常簡單,但應用於實際環境時,你會發覺很多人根本連基本獎罰邏輯也不了解。在你工作的地方,主管對你的作品不會獎只會罰,他的行為模式即是要員工不增加一些行為,只要員工減少一些行為,那麼,員工就會不斷減少行為,比如工作、責任、向心力等,這位員工最後受主管訓練成一個甚麼都沒有,只求不犯錯的人,正所謂「少做少錯」、「唔好攪咁多嘢啦」,就是建基於這套行為管理上面。
還有另一個很有趣的事情,工作主管看你做份內工作做得出色,所以就給你更多的工作,希望你承擔他人的工作及質素。我不知道這個主管的價值觀是甚麼,但我相信一般打工仔不會將其他人的工作當成一種獎勵,就是建基於這種變態(abnormal)邏輯底下,員工們便將本來做得好好的工作變做質素平庸的工作。
這個行為明顯,員工是受指引:
行為(做好工作)──> 罰(他人的workload)──> 行為 (消減「做好工作」的意念) = Positive Punishment
高層邏輯:
1. 行為(做好工作)──> 獎(他人的workload)──> 行為 (將更多工作做好) = Positive Reinforcement
2. 行為(多意見)──> 罰(減少他的workload)──> 行為 (痛苦)= Negative Punishmet
高層邏輯看似正常,但是你會發覺其獎罰邏輯極之有趣,明顯他本身在思維上也被某人進行b.mod.了。
2 Comments:
其實上司的心態很簡單,我舉一個例子:
假如上司是一個做戲的人,他要做戲給觀眾看,越能夠表現自己的員工,就越給他多些表演機會,他原因是因為給觀眾知,呢個馬仔係我教出來嫁,係唔係好掂先,所以,當其他人意見多多的時候,就「雪藏」佢,等佢自己走,好似好陰毒,其實好低 B。
基本上,這些管理人員是用直線思考去處理問題,即使讀了工商管理也等如無讀。
發佈留言
<< Home